[會後新聞稿] 200826「0-6歲國家一起養」政策公聽會 加碼育兒津貼對托育公共化和女性就業的影響
「0-6歲國家一起養」政策公聽會 加碼育兒津貼對托育公共化和女性就業的影響
托育政策催生聯盟 公聽會會後新聞稿 2020.08.26
今日上午立法委員范雲邀集,立法委員王婉諭、立法委員劉建國與托育政策催生聯盟召開「0-6歲國家一起養」政策公聽會,討論加碼育兒津貼對托育公共化和女性就業的影響。邀請到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政務次長、社家署簡杏蓉組長、台北市社會局、新北市社會局、行政院性別平等處、居家托育服務中心、專家學者、婦女團體、保母團體、幼保幼教團體、家長團體等,共計60多位與會。
立法委員范雲直指,蔡英文總統選前提出「0-6歲國家一起養」育兒政策,訂定提升托育公共化及2024年家外送托率達到23.16%的目標,期待給台灣家長更好的育兒環境。但規劃「育兒津貼」翻倍加碼至每月5,000元,準公共托育補助則僅有些許加碼1,000元,大幅縮減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的差額,是否會讓托嬰中心與保母退出準公共化,甚至迫使女性回家育兒,讓原有的政策目標破功?兩項政策的競合關係應要充分討論,才能落實蔡總統國家一起養政策中的三項內涵。
社家署簡杏蓉組長回應,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的本質不同,領取的家長群也不同,因此沒有競合關係,同為未滿兩歲孩子的補助,補助不一的話有違兒童權利公約,所以必須拉近補助額度。
但其他與會人員皆認為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有競爭關係,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首先指出:「準公共化政策之所以可以成立,關鍵在於差額效應,因此維持補助差距非常重要。」接著,身為第一線管理托育服務的地方政府直言,一旦兩者差額減少,高比例受管制的準公共保母與私托,很可能脫離政府管理。尤其準公共化政策具備有效的進退場機制,差額縮減只會讓機制失效,家長更無法安心送托。台北市社會局科長鍾雅惠說明,目前台北市有十家私立托嬰中心被退準公共,原因是擅自調費、發生兒保事件、評鑑丙等、機構管理不當等等。準公共機制可以淘汰違反規定的業者,有必要維持,期待中央通盤考量,不要打到先前累積的成果。臺北市優質保育公益協會常務理事陳秀媛,則以管理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經驗分享:「過去沒有準公,發現保母超收,只會給限期改善;但現在有準公,發現超收就是退準公,就管理來說很有效果,搭配居托中心的訪視督導,家長送托是安心的。」
尤其現今制度設計育兒津貼2,500元與托育補助6,000元的落差,正是保母和托嬰中心加入「準公共化托育」的誘因。苗栗縣托育人員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瑀屏就直言:「現在準公保母簽約率達九成,但不是每個保母都支持,如果不維持差距,相信會有一波退出潮。」
公聽會後半段更討論到,究竟該如何落實0-6歲國家一起養,讓每個家庭都能安心生養2孩?與會者提及的關鍵便是,有平價、優質、普及的公共托育,透過托育補助加管理服務品質的措施,支持雙薪家庭、支持女性就業,以及打造友善育兒的就業職場與環境。
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王舒芸說明,若想讓家長願意生養第二胎,女性能否就業就很關鍵。國家發育兒津貼,不代表家長擁有自由選擇權,其實請領育兒津貼的家庭分別落在低所得、高所得兩個極端,但是對低所得家庭來說2500元育兒津貼杯水車薪,對高所得家庭來說又只是錦上添花。與其發錢,不如把經費用在建置補助+管理的公共托育服務,支持中間階級的雙薪家庭。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嚴厲地指出:「加碼育兒津貼的政策,都是私幼私托業者在叫好,因為他們可以退出準公共,可以來漲價。這不叫『0-6歲國家養』,只會變成『私幼私托國家養』!」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專員呂佳旻,以兩位孩子的媽媽身分感性的說:「女人想要工作、想要自我實現、貢獻勞動力,更貢獻下一代勞動力,保母的托育支持很重要。國家政策更應該支持雙薪家庭,家庭沒有雙薪,根本無法生養2孩。」
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政務次長回應,由於政策還在研議中,會將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兩者競合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,納入未來研議。準公共機制可以確實要求托育品質,因此準公共的定價+管理功能,衛福部一定會追求。至於私托和保母是否會因為差額縮減而退出,李麗芬次長認為,目前已經有九成的簽約率,私托和保母留下來的機會應該是大的,反而要留意新進的服務單位,衛福會再研議是否增加獎勵等配套措施。
最後范雲立委提出政策建議,整體育兒政策規劃可分為兩階段,在家外送托率提高到23.16%之前,育兒津貼、托育補助先各自增加1,000元;待家外送托率到達目標值後,才再加碼育兒津貼,而且兩者差額至少仍要維持目前的3,500元。但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政務次長仍語帶保留的回應:「少子女化對策是跨部會的計畫,目前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的加碼規劃,還需要等行政院核定。」
社家署簡杏蓉組長回應,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的本質不同,領取的家長群也不同,因此沒有競合關係,同為未滿兩歲孩子的補助,補助不一的話有違兒童權利公約,所以必須拉近補助額度。
但其他與會人員皆認為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有競爭關係,托育政策催生聯盟發言人王兆慶首先指出:「準公共化政策之所以可以成立,關鍵在於差額效應,因此維持補助差距非常重要。」接著,身為第一線管理托育服務的地方政府直言,一旦兩者差額減少,高比例受管制的準公共保母與私托,很可能脫離政府管理。尤其準公共化政策具備有效的進退場機制,差額縮減只會讓機制失效,家長更無法安心送托。台北市社會局科長鍾雅惠說明,目前台北市有十家私立托嬰中心被退準公共,原因是擅自調費、發生兒保事件、評鑑丙等、機構管理不當等等。準公共機制可以淘汰違反規定的業者,有必要維持,期待中央通盤考量,不要打到先前累積的成果。臺北市優質保育公益協會常務理事陳秀媛,則以管理居家托育服務中心的經驗分享:「過去沒有準公,發現保母超收,只會給限期改善;但現在有準公,發現超收就是退準公,就管理來說很有效果,搭配居托中心的訪視督導,家長送托是安心的。」
尤其現今制度設計育兒津貼2,500元與托育補助6,000元的落差,正是保母和托嬰中心加入「準公共化托育」的誘因。苗栗縣托育人員發展協會理事長邱瑀屏就直言:「現在準公保母簽約率達九成,但不是每個保母都支持,如果不維持差距,相信會有一波退出潮。」
公聽會後半段更討論到,究竟該如何落實0-6歲國家一起養,讓每個家庭都能安心生養2孩?與會者提及的關鍵便是,有平價、優質、普及的公共托育,透過托育補助加管理服務品質的措施,支持雙薪家庭、支持女性就業,以及打造友善育兒的就業職場與環境。
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副教授王舒芸說明,若想讓家長願意生養第二胎,女性能否就業就很關鍵。國家發育兒津貼,不代表家長擁有自由選擇權,其實請領育兒津貼的家庭分別落在低所得、高所得兩個極端,但是對低所得家庭來說2500元育兒津貼杯水車薪,對高所得家庭來說又只是錦上添花。與其發錢,不如把經費用在建置補助+管理的公共托育服務,支持中間階級的雙薪家庭。婦女新知基金會政策部主任覃玉蓉嚴厲地指出:「加碼育兒津貼的政策,都是私幼私托業者在叫好,因為他們可以退出準公共,可以來漲價。這不叫『0-6歲國家養』,只會變成『私幼私托國家養』!」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專員呂佳旻,以兩位孩子的媽媽身分感性的說:「女人想要工作、想要自我實現、貢獻勞動力,更貢獻下一代勞動力,保母的托育支持很重要。國家政策更應該支持雙薪家庭,家庭沒有雙薪,根本無法生養2孩。」
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政務次長回應,由於政策還在研議中,會將「育兒津貼」與「托育補助」兩者競合可能產生的負面效果,納入未來研議。準公共機制可以確實要求托育品質,因此準公共的定價+管理功能,衛福部一定會追求。至於私托和保母是否會因為差額縮減而退出,李麗芬次長認為,目前已經有九成的簽約率,私托和保母留下來的機會應該是大的,反而要留意新進的服務單位,衛福會再研議是否增加獎勵等配套措施。
最後范雲立委提出政策建議,整體育兒政策規劃可分為兩階段,在家外送托率提高到23.16%之前,育兒津貼、托育補助先各自增加1,000元;待家外送托率到達目標值後,才再加碼育兒津貼,而且兩者差額至少仍要維持目前的3,500元。但衛生福利部李麗芬政務次長仍語帶保留的回應:「少子女化對策是跨部會的計畫,目前育兒津貼與托育補助的加碼規劃,還需要等行政院核定。」